暑气未尽的初秋傍晚,坐在项目部的院子里吹吹风、听听音乐亦是对生活另一种美的享受,起身回到办公室坐下,望向远处,不由得冒出再写点有关中秋的念头。一向不懂多情多意的我,竟在此时或是领悟到了一分浅浅的诗的境界,寻觅到中秋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的韵味。
一条祝福短信,引起了人们无尽的思念与遐想,甚至产生近乎天真的想法,而这一切能否实现其实并不重要,因为此中遐想本就给人以甜蜜。中秋节,是我所期待的,我存这份感觉,并非几个月饼或是美味佳肴,它成不了感情世界中值得挂念的篇章,犯不上为此细细的品味,让我期待的,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。
在匆匆迎来的人生旅途中,有多少渴望团圆的梦想,一次次深情地刻在岁月的年轮上。几多欢乐,几多忧伤,这秋风带走了多少失落的梦想,圆月又唤起了多少温馨的回忆。人们情不自禁地走上那条思念的长堤,尽管一在天涯,一在海角。
记得童年时,中秋节常常漫步在碎石泥土铺就的小路上,仰望着天空的明月,在清辉里大跨步心情格外高远,懵懂的我,在月光下独自尽情挥意。多少年过去,岁月在不经意之间消失了许多,终不见了当初的夜晚。往昔恍然,又漫步于月光之下,仰望一轮圆月,历经千古不变地朗照着大地,令我欣悦的情愫蔓延于星空,一丝颤动震过心灵。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:“……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初不胜寒。”这才觉得嫦娥在月宫的日子并不美满如意,倒是自己无拘无束地撒野嬉戏要幸福很多。不同的岁月,不同的心境,对月抒怀,感触却是截然不同。
古人把圆月作为团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八月十五为“团圆节”。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“月圆、月缺”来形容悲欢离合,客居他乡的游子,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。在浩瀚的诗词里,数不清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诗篇,而对月的赞美却是最多的。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,那浪漫的色彩,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,至今给我们美的享受;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;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是将对故乡的思念,化为寄情明月之举,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
轻轻地走近中秋,期待那晚明丽的月光,自然、没有一丝一毫云彩的遮掩,心也是如此的明净、开阔,不以心为辎重,不以物为行役。愿人与人之间能得到心得团圆以及不能团圆的思念,即为我思,是为我祝,朋党共悦。天涯共婵娟,明月共此时!
|